返回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首页

第114章 年轻的帝王,正在展露獠牙

并未将自身当成中原的一份子,而仅仅将中原当成了可以劫掠的对象。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导致元朝时期,人被分成了四个等级。

元朝的统治者们,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治理好中原大地,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尽可能的多搜刮一些钱财。

中原大地在元朝统治期间,被无情的霍霍,满目疮痍。

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

朱元璋将元朝赶跑了之后,建立起大明江山。

但是,被元朝嚯嚯完的中原大地,元气大伤,举目破败。

由于元朝是从草原来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重视什么所谓的文化,只崇尚武力。

统治者如此,那么,治下的百姓又如何能重视学习呢?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管理人员不足。

这个管理不是说朝堂,而是民间。

元朝将中原大地霍霍的太惨了,虽然他们并没有统治太长的时间,仅仅只有百年。

但是,一百年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文化出现了断层。

为了填补底层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朱元璋对科举制动刀了。

科举制这东西,一般不能动,牵扯太大了。

科举,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朱元璋没有办法。

大明需要快速的恢复生机,若是按部就班的话,中原大地至少要几十年,才能将丢失的文化找补回来。

朱元璋不想等那么久。

科举改制了。

改革完科举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新的科举是人人都能考了,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能考。

但是,底层百姓与官宦子弟,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根本没办法比,而科举每年招收的人员,却是恒定的。

这就非常的尴尬了。

让你考,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同,你考不过别人。

任何时代,学习都是一件需要成本的事情,这个成本不仅限于书籍,还有吃喝拉撒等等。

尤其是古代,一边种地一边学习?

不能说绝对不可能,至少,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是不行的。

古代大多数的读书人,基本上只能苦读,将担子压到家里人身上,尤其是妻子。

毕竟,古代结婚还早。

可能都已经有孩子了,还在苦读呢。

一年考不上?

三年考不上?

五年考不上?

慢慢的,谁能继续坚持下去?

久而久之,读书的热情,会被一点点磨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