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首页

第113章:我和文若,心有灵犀

来记录场景。

据说技艺精妙者,连细微的表情都刻画出来,惟妙惟肖。

……

许都。

消息传来后,一片哗然。

内城的知情者很快将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各家官吏的府邸皆有耳闻,有人不信、有人哀嚎、有人四处求证,也有人大摆宴席。

司马府紧闭大门,京兆尹司马防深居简出,这个时候不和其他同僚相聚。

董承则是以生辰为由,宴请相熟的群臣,其中还有两名京都校尉。

钟繇如常至廷尉府审理案件,荀彧亦是如常至尚书台。

消息在许都传播一日后,董承命相熟的校尉将兵马靠近许都十里,并未遭到问责,且在朝堂上进言更换屯骑校尉。

立刻将曹纯的官职占据。

毕竟在传来的败报之中,曹纯是和曹操一起在宛城惨遭刺杀。

天子在悲痛之余欣然同意。

董承在第三日,暗中与杨彪扶持了几位扶风出身的官吏后,又进言天子征辟陈纪为豫州刺史,总揽一州之大任。

并且拉拢荀彧,想让他至府邸中,商议如何换防兖州,荀彧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

尚书台。

荀彧俯身在案,案几上奏表、公文堆积如山,却依旧摆得很有条理,天气渐冷,他只披了一件单薄的袍子,上身略微佝偻,认真的观阅奏表。

周遭的光景因荀彧所在,皆显得十分宁静,连风过身侧都仿佛会缓行静流。

郭嘉匆匆走进,径直坐在了他身前,沉声道:“司空之事传来后,你为何下令运送粮草、军械予濮阳,命人增援元让将军?”

“这个时候做此决议,难道是有人暗中授意?”

荀彧抬眼笑道:“奉孝这话是何意?”

“我听说,董承近日常来求见于你,而且他这几天朝堂上都在进言北上接引袁绍兵马!”

“众多朝臣进言联合袁绍以护卫许都,将陛下迁回旧都雒阳,举三州之财复建旧都,如今可是内忧外患也!”

荀彧定定的看着他,似笑非笑的摇了摇头,又伏案继续理事,末了开口道:“朝堂党争内斗,那是你们的事。”

“彧只着手于眼下。”

他的公务是最多的,三公虚设之下,朝堂又无丞相府,尚书台就承担起所有上承下达的枢纽作用,每日的公文都是如山堆积。

郭嘉眉头紧皱,挥袖转身,没舍得立刻就走,又转回来愤然道:“你现在调遣兵力辎重,难免会落人口实!你的身份在司空麾下亦颇为特殊,在颍川士人中又尤为偏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