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你以为,我许攸不会演?
曹军军力,必可拖长战争,而后和马腾同盟,连同高干经略并州,将更北方发展得稳固为上。
许攸拿出一卷策论,交到了袁绍手中,同时朗声说道:“吾料定汝等依漳河设防,必遭大败!邺城破时,将会丢兵弃甲、溃不成军。”
“胡说!”
“匹夫之言,邺城加固多年,怎会轻易破之?”
“你自己无能,却在此危言耸听!”
文武激愤之下,张郃等将却默不作声。
此刻高览在外领兵,堂上深谙带兵之法的大将也就他一人在此,其余在场的将领多是袁氏宗亲提拔起来的人,草包一堆。
但张郃向来不是最受器重的将军,故而只听不言。
他隐隐觉得,许攸所说极有道理,沿漳河设防不是好办法,因为败后极其危险。
“子远,为何有此论断?”袁绍语气稍微柔和了些许,但还是带着怒意。
许攸躬身道:“当初治所邺城乃是为何,公心中可还记得?”
那是因为对幽州时,曾被公孙瓒打得岌岌可危,于是将治所定在南面腹地,也就是魏郡邺城,依靠河流、平坦的地势,为各处输送粮草。
所以魏郡之北,大多是平原!
但现在是要向南据守。
曹军来势比当年公孙瓒更凶!
背靠平原耗损,一旦输了,那可是几十里的跑马场,无山林小道设伏,无艰险天堑设防,曹军的骑兵急速跑起来,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损耗不知要有多少。
“一条漳水连绵五百八十余里,漳河更是横于魏郡南北之间,看似天险,实则伪也。漳河可守北,却万万不能守南。”
袁绍听完陷入了沉默,郭图、审配等人亦是只能冷笑。
辛评拱手道:“那依足下之见,应当如何?”
许攸深吸一口气,抬手引向自己的策论,道:“吾在策论中已详尽告知,诸位日后可观,若要后撤,在下建议退至常山以为大本营。”
“无需纠结邺城之得失,将财资、百姓、兵马辎重迁往常山郡,常山西靠巍巍太行,天然之屏障也,井陉关为山西、河北之孔道,易守难攻,扼守井陉则可留有并州退路。”
“且常山虽非富庶之地,但这些年未受波及,甚至常与并州通商往来,反倒是养民屯粮多年之地,可得补给。”
“主公起源于渤海,渤海、河间、中山援魏郡则路途遥远,但援常山、巨鹿则迅速,可令兵马更为凝聚,补给路程大大缩短。”
“此次在下走漳水运粮,便遭兵祸所累,因此耽搁,若在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