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78,为国铸剑

首页

第22章 抵达燕京,参加表彰大会!

是非常昂贵的。

为了降低“镰刀”自杀式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彭林只能开始在系统空间内自研小型陀螺仪。

一周后。

彭林虽然在研发小型陀螺仪上进展不大,却终于正式接任了昌河厂的技术副厂长及总师职位。

随后,他除了研发之外,也开始针对昌河厂的技术研发部门进行制度化改革。

在以前,昌河厂的每一项研发项目,都是以上级任务为驱动进行研发的。

每一个项目的研发都非常依赖上级和国家的指令。

但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未来彭林也想让昌河厂从事国际军火贸易。

所以他开始让昌河厂的军工研发从任务驱动向需求驱动上转型。

建立“需求论证—技术预研—型号研制—实战验证”的闭环体系。

构建装备研发体系和技术研究体系,推动装备从单装向体系化发展。

从军工武器装备方面,便为军队现代化发展做准备。

如果彭林能以昌河厂为星星之火,让龙国整个军工都从仿制向体系化自研发展。

那么在未来,甚至有可能让龙国军工的发展少走一二十年的弯路。

除此之外,彭林还准备在军工设计所实行“合同项目经理负责制”。

赋予团队技术路线决定权和一定资源调度权,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工专家。

这样,也不至于让整个昌河厂的技术研发全部都依赖于他一个人。

甚至等到以后研发大型先进武器装备时,他也能够拥有许多的助力。

…………

7月。

天气转眼之间来到盛暑。

由于这个年代没有空调,彭林还是比较不习惯的。

再加上这几天天气格外闷热的原因,他对于“镰刀”自杀式无人机的研发进度都慢了许多。

“算了,就当休假一周了。”

“先收拾行李去燕京!”

彭林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收拾自己日常衣服及行李。

上周军部便传来消息,彭林成功代表部队入选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并让他这周便去燕京参加表彰大会。

因为研发和工作的原因,彭林已经拖了好几天。

现在他终于决定动身。

找厂里开好介绍信之后,彭林便乘坐干部专用的吉普车前往机场。

这个年代,整个龙国总共只有一百多架民用飞机,机场也非常的少。

只有拥有单位开具的证明和紧急公干要事,才有机会乘坐飞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