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明不清

首页

第1383章 简单粗暴

更换更先进装备之后,皇帝也没饶了屡教不改的黄南平和朱海鸥,又给他们俩上了一课,题目就是浪费可耻!

皇帝说朝廷的钱全来自赋税,这些钱除了用来供养皇室、支付官员工资、修桥补路兴建水利之外,大部分都用在军事上了,也就是养兵。

然而军队是无法直接产生效益的,也就是说军队是不纳税的,不给朝廷赚钱的,不能开源自然就要节流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节省。

能用一艘战舰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派两艘;能开一炮赢得的胜利,就不要开两炮;能用一个卫驻守的基地,坚决不能用两个!

但必须有个大前提,就是确保获胜。既要赢还得省,这就对海军领导指挥层提出了更高要求,能胜任的留下,不能胜任的赶紧让位置。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方针影响下,海军参谋部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给苏伊士和法奥港单独拟定了一套特殊防御体系,称为海陆协同。也叫一个月战术。

简单扼要概括,这套体系是建立在战舰和舰炮上的。具体说就是平时只保持基本防御力量,最多驻守一个陆战卫兵力。

这个陆战卫并不是要防御港口,而是在拖时间。利用手中现有的兵力和武器,根据敌人的规模计算能坚守的时间,发现不敌马上通报科伦坡海军基地请求援助。

大概11天左右,通讯船会抵达科伦坡基地,加上集结准备和返程时间,大概还要用20天,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港口驻守的陆战卫至少要独立坚守1个月。

听上去时间挺长,实际上能在一个月内的阵地战中,击溃一个有准备的陆战卫或者陆军卫的军队几乎不存在。

如果想靠数量弥补质量,必须有长时间集结过程,肯定瞒不过统计司、礼部和顾问处的眼线。最终能不能在大明援军抵达之前赶到战场都是个大问题。

一旦科伦坡的增援舰队赶到了,敌人来多少人也就无所谓了。每艘战舰上至少有20门舰炮,单侧10门,随便两支分舰队就能拥有600多门舰炮,单次投送数量300门左右。

每艘军舰都是一座军火库,让陆军暴露在大舰队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是大忌,再英勇善战的士兵也没法和钢铁炸药比硬度。

现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常备军,有幸成为了第一次遭受大规模舰炮轰击的军队。效果到底如何、战术是否成立,只需看看他们的伤亡情况就会一清二楚。

景阳三十五年(1639)10月17日上午10时许,停泊在红海尽头苏伊士港外的21艘大明海军战舰隔着码头和城区,向正在进攻城市西侧的威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