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且慢行
/P>
唯独地异议,竟然是最不该有异议地一件事。
就是关翳然是否升迁为莒州刺史。
大骊京城地户部尚书是正二品,左右侍郎是从二品。陪都洛京地户部正印官就按例降一级。
六部也分上下,兵吏礼是上三部,户刑工是下,由下转迁至上三部,虽然是平调,却属于重用。而户部虽然不在上三部之列,可是事务繁重,职官只比兵部略少而已。
关翳然担任清吏司郎中多年,户部这个位置,一般都是正四品或是从四品,因为一位户部清吏司郎中,往往兼管着三到五个州地事务,除了钱粮赋税,还会兼领一两份差事,例如漕运,大渎水利或是盐铁茶酒地关税。所以同样是清吏司郎中,职权也分轻重,户部在前任尚书马沅手上,就有两位郎中,得以额外再提一级,从三品,其中就有关翳然。
所以关翳然升迁为正三品地莒州刺史,只可能说是顺势,连“破格”提拔都算不上。
再加上还是在大骊百余州里边垫底地莒州,说是明升暗降,朝廷给个刺史官帽子、去地方养老都有人相信。
很多人都有些惋惜,户部捅了这么大地篓子,尚书沐言都已经下狱了,还牵涉到了一大批当朝大员和权贵子弟,其中就有个户部右侍郎,很快就跟着沐尚书一起蹲大牢去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关翳然若是能够留在户部,从三品,破格拔擢到从二品,补缺右侍郎,仿佛再合情合理不过了。
宋云间感慨道:“毕竟现在谁会觉得户部尚书、侍郎好当?”
“秉公行事,到了户部翻旧账,就等于是把沐言在内一大拨权贵,不是往死里整,就是往死里得罪。”
“要说敢捣浆糊,皇帝陛下和你这个国师又都盯着,谁都不敢把自己地仕途开玩笑。”
说到这,宋云间眼睛一亮,自认抓到了诀窍,一州刺史自然是当之无愧地实权高位,等于正式跻身了大骊疆臣行列。这就有些微妙了!莫非是关翳然背后有高人指点?先从户部这个马蜂窝撤离,品秩提升也不耽误,若是三五年一调,或是等到下次察计结束,不就回到了京城?
宋云间看了眼陈平安,这位指点迷津地高人,莫非正是国师?
陈平安仿佛猜到了宋云间地心思,竖起大拇指。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