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拜帖论道
着公务,随着吐谷混道,还有吐钵道等地,在公子苏的影响下,儒学传开。
很快,百姓们融入皇朝,开始为皇朝发展出力,公务,也变得更加繁琐繁多了起来。
不仅仅是朝臣们,六扇门捕快们身上的担子,也陡然加重。
此刻,安王就游刃有余的,处理着装备配置,俸禄调整,各地安定,还有其余地方门派如何治理的大小事宜。
如果说皇帝治理整个皇朝,那么其中的秩序与刑罚这一部分,则是在安王手里。
刑部只能抓一抓贪官污吏,外邦奸细,六扇门那是什么都能抓。
而在安王旁边,穷奇正耐心的用自己的小爪子,帮安王研墨。
白星灵都被穷奇这家伙给气笑了。
研墨的功夫,她都敢抢?
白星灵已经在研究,穷奇炖汤有什么效果,够不够滋补了。
安王的另一边,则是一封拜帖。
这是给寒灯佛庙的拜帖,李君肃这一次,选择不用谋划,大方递帖上门,名义就是论道。
以往,道佛强者间所谓的论道,为何有些高人回去没多久便坐化了。
不是简单的本心被破,这种情况虽有,但极为稀少。
以张尘了慧举例,他们双方是不可能被对方的学说,影响到本心分毫的。
武尊,一个个心性比山峦还稳固。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会被三言两语影响到道心崩塌。
兵主认同人皇的仁善,但不会被影响。
人皇理解兵主的霸蛮,但不会踏上去。
武者武者,终归是武字为首。
以往的道佛论道,到了最后,还是要用自身的心性与意境,而得到的力量,来一分高下。
强大的力量,本身就是各自心性和意境的极致演化。
所以,那些输了的人,要么意境稍差,要么心性稍逊。
与之相反,真正的论道,是诸子百家时期。
儒祖道祖见过一面,但理念不同,畅快交流一番后,各自继续走在属于自己的道上。
诸子百家时期,是完美的论道时代。
不认同彼此的道,不妨碍彼此交流,无法说服对方,那就分开,在自己所求的路上,继续前行。
这,便是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