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

首页

第991章 真的吗,是真的吗?

变了画风似的,人精子啊人精子!

行吧,既然已经猜到了,许姣姣就不藏着掖着了。

她把早准备好的一份电报拿出来,“这是一份汉斯先生发来的电报,各位看看吧,这就是我的对策。”

众人表情严肃,一一传阅。

他们脸上表情或震惊,或惊喜,或激动,最后电报到了杜书记手中。

杜书记看了足有一分钟。

过了会,他抬起头,直直看向许姣姣:“真的?”

许姣姣点头。

“这次的产品,咱们和其他单位可以继续之前萝卜干和小龙虾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走收购。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的特价粮事关全东省老百姓的口粮问题,不能动。

但对兄弟单位,我们东省供销社如果见死不救,未免太不近人情。

而这份出口订单,我相信可以体现咱们的诚意了。”

许姣姣拿出来的这份电报,读作电报,应该叫作‘订单’,新的外汇订单!

“......”谁也没想到她是这样的解决对策啊!

有人还是不敢相信,“真要跟咱买窝头?确定是窝头吗,一斤窝头换三斤粮食?到时候签了合同可不能变卦了?”

连珠带炮的发问,显见问话的领导心里多么的震惊、难以置信。

窝头嘛,这年头谁家不吃啊。

一般乡下农民兄弟自家吃,会在里头加碾碎的棒子芯,剁碎的榆树叶、红薯秧这些,城里人条件好点,但也不是全玉米面,掺点野菜才是正常操作。

当然,窝头赶时髦要出口,就不能瞎糊弄了,至少得全用粮食做。

可即便如此,做一斤窝头撑死了也就用7、8两粮食吧。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一斤窝头就能换3斤粮,谁听了敢信啊?

许姣姣面不改色地点头。

“对,就要窝头,得达到收购标准。跟之前一样,换外汇、粮食都成,如果换粮大概就是一斤窝头三斤粮食,后续有口味不错的,人家卖得好,还能提价。”

又是一片惊奇的‘哇’声。

许姣姣:“......”

“这个汉斯先生,比咱苏国老大哥都够义气,介绍的外商同志也好,这才是兄弟,好兄弟!”

林主席激动地说,他眼眶都有些动容的红了。

其他人:“......”

你其实想说的是傻吧?

长这么大,他们就没见过哪个外商进口窝头的。

不过人家电报就摆在他们面前,白纸黑字的,哪能假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