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政改制动河北
,分掌吏、户、礼、兵、刑、工各任。六部尚书及副手侍郎等职的出任臣工,均由李善道亲自选定,或为旧臣,或为新臣,俱一时之选,无不才干出众之士。
各部既定,政务井然,朝野上下,气象一新。
又设门下省,以于志宁为长吏纳言,掌审议封驳,确保政令通达无阻。又设内史省,掌机要诏令,与尚书省一样,暂也未设长吏,任薛收为内史侍郎,王宣德等为内史舍人等。
三省六部以外,又设主掌监察百官、弹劾违法的御史台,与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的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大理寺等机构;又设分掌祭祀、膳食、仪仗、王室事务、车马、外交、农业、财政等具体事务的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的等机构,——这九个机构合称“九寺”,长吏称卿,副手称少卿;又设负责教育的国子监、手工业制造的少府监、工程建设的将作监、兵器制造的军器监、水利和航运的都水监等机构,——合称“五监”,长吏称监,副手称少监;又设管理仓储的太仓监等等。
也是分别从老臣与新臣中,选择了合适的可用之才,任为这些机构的官吏。
李善道起事已经两年多了,直到现下,这才算是从形式上正经地构建起了新朝行政的骨架。
军制改革方面,李善道采纳屈突通等人的方案,裁汰冗兵,强化精锐,并亦依隋制,完善确立了卫府军的制度,设立了十六卫府,分掌宫禁宿卫及征伐之事。
每卫府设大将军一人,副将两人。
以刘黑闼为左卫大将军,以屈突通为右卫大将军,王须达、李靖、黄君汉、高曦、高延霸、宋金刚等等诸将,分别出任其它各卫府的大将军之职。各卫府副将亦由李善道精心挑选,也是糅合了老臣、新臣。并及各卫府的长史等任,亦均由李善道亲自选任。
十六卫的这个府兵制度,说来承袭的是隋之旧制。
但与隋的十六卫,李善道目前的这个十六卫,事实上还是有些与之不同。
隋的十六卫的基础,是建立在遍布帝国各郡县的诸多折冲府之上。李善道当前只有河北、河东的一半地域,在其治下,他没有足够的郡县地方上的折冲府,来做他这十六卫的兵源基础,并且河北、河东等地原有的折冲府也多已遭到了破坏,故其十六卫府的设立,更多依托的是其现有的兵力,而非传统的郡县折冲府体系。——某种程度来说,他的这个十六卫,其实更接近后世的“野战军”制度,每一个卫府,暂定员一万两千人,近类於后世的一个野战师。
每个卫